買連動債券必問的10個問題
強調可保本保息的連動債券,以高於定存利息好幾倍的報酬率,吸引不少投資人申購。然而,連動債券仍有一些投資風險,而這些風險,通常業者並不會主動說明,聰明的投資人要懂得如何問問題。
近兩年來最熱門的金融商品莫過於連動債券了,多家銀行推出的連動債券,不到一個星期就募集完成,而銷售的金額更是海外基金一年銷售額的好幾倍。在目前定存利率低於一%的狀況下,連動債券以年平均報酬率至少四%為訴求,吸引了不少定存族等保守理財人士。
只不過,這項商品在國內算是較新型態的衍生性金融商品,許多民眾在一知半解下買了之後,常因報酬率不如預期而被迫買回,損失手續費和利息,或是原本設定的連結商品變更,導致收益縮水,卻索賠無門而大嘆上當,所以這是個投資人還需多做功課的理財工具。
報酬愈高風險愈高
所謂連動債券,其實正式名稱為結構債券(Structured Notes),簡單的說,就是投資本金用來購買債券等固定收益商品,以保證一定程度的本金,但其利息則用來投資連結利率、匯率、選擇權或股價指數等衍生性金融商品,隨著連結標的漲跌,增加獲利機會。
由於銷售這類商品的銀行或保險公司,多有一定的額度限制,若在募集期間達到額度,就不會再對外發售,所以頗有限量發行的味道。由於連結投資的商品不同,所以連動債券商品有很多種,各產品的年預估獲利率從四%到十%不等,主要還是看連結的衍生商品型態,以及其中保本率和參與率的設定高低,通常保證獲利至少有四%的產品,比較適合保守人士,至於預估報酬率達八%以上的商品,其實投資風險也相對較高,較適合積極型的投資人。
除了銀行可買到投資型定存型態的連動債券,證券公司也發行連動債券,產品多半連結股票,報酬可能高,當然風險也相對高。至於保險公司投資型保單型態的連動債券,因為壽險公司收到保費之後,會先扣掉附加費用(包括佣金、公司的作業成本等),剩下的才匯到國外投資,因此,實際的投資金額會比預期中少,且投資效益有時會影響理賠額度,易有理賠糾紛,不過因為保險金免納所得稅,還是比較適合有節稅需求的準退休族群。
十個問題確保投資權益
由於衍生性金融商品本來就比較複雜,且目前這類商品多是國外金融機構操作投資,因此說明書多是英文,如果事先未詢問清楚就貿然購買,很容易與期望不符,甚至蝕本,因此在投資連動債券之前,有十個問題一定要問:
了解連動債的結構
1.連結商品內容
目前市場上的連動債券,連結的衍生金融商品十分多樣化,從股價指數、外幣選擇權,到利率、匯率、信用等等,而且有些連結的並非單一商品,而是多種外幣匯價或多種機構的信用等,較複雜的產品如動態資產配置保障,甚至會隨著市場狀況做投資組合的調整變化,一般投資人很難去觀察目標市場的波動。
偏偏連結標的市場變化會影響獲利多寡,目前最常見的是投資標的上漲到一定區間即有獲利,但也有部分產品設計是無論漲跌都有賺頭,而強調保本保息特性的產品則是固定配息,多半是三個月或半年配息一次。例如連結利率的連動債券,常以倫敦LIBOR利率落在某設定區間的話,就有較高的報酬,若利率超出設定的區間,則只能拿回與定存差不多的本息,或是只拿回本金。
因此,投資人最好先弄懂產品獲利的計算方式,甚至可請銀行理財專員舉例試算說明。並保留相關文件,才能做比較正確的選擇,並保障自己的權益。
2.保證收益多少
連動債券常常會以固定收益、高報酬率等字眼吸引投資人,不過,有些連動債券只保證第一年的收益,之後則要看投資及契約狀況而定。有些商品甚至不保證收益,但是卻強調可能會有高報酬率。通常保本率愈高,代表預期收益較為固定,因參與率相對較低,當然可能報酬不易飆高,較適合保守人士。而保本率低的產品,相對參與率較高,預期獲利可能較高,適合積極型投資人。有些連動債券甚至保本率不到百分之百,若再扣掉手續費,還加上市場不佳,就等於是虧本投資。
值得注意的是,銀行推廣這類產品時,會以投資標的過去的最佳表現,當作預估未來獲利的基準,不過,這項數字僅能參考,因為過去不代表未來,投資人不要因為業者預估的高獲利而有過高期待。
3.投資期間長短
大部分連動債券的投資期間多在六、七年,而從連結商品來看,連結匯率選擇權產品的投資期,多在三年以下,股價指數型則多在六、七年。而大部分的連動債券,投資人並不能隨時贖回變現,除非契約另有明文規定可隨時贖回,或是等閉鎖期一過即可贖回,要不然投資人必須等到投資期滿才能拿回本息。
因此,投資專家表示,買連動債券時,投資期間長短也要列入考慮,因為那代表資金閉鎖期,除非是以保本為目的的定存族,要不然投資時間愈長,代表可能損失機會成本,主要是因為資金卡緊,會喪失投資其他獲利更高工具的機會,萬一臨時有資金需求,也無法變現。
了解發行機構信用與強制權很重要
4.會不會強制要求提前買回
連動債券最常見的糾紛就是還未到投資期限,投資機構強制買回,投資人必須終止投資拿回現金,但是拿到的本利金額可能比預期少,對於把連動債券當定存的人來說,更增添尋找資金另一條出路的麻煩。原因是當市場狀況、資金操作不如預期時,原始發行機構會衡量,支付原先約定的高利息並不划算,就有可能提前買回,將資金還給投資者,再重新以更低成本募集資金,發行利率較低的連動債券。因此投資人買連動債券,要注意有無「發行機構無強制買回(non-callable)保障」,如果無此項保障,一旦發行機構強制買回選擇權,投資人就無法享有預期獲利。即使發行機構有提前買回權,也要注意是否有保證在一定期間內不會行使買回權,可能是前三個月、半年或一年,在這期間內發行機構若提前買回,如果有配息,投資人還是拿得到本金和利息。
5.會不會強制轉換投資標的
此外,去年曾發生某一檔連動債券,遭發行機構轉成海外存託憑證ADR,投資人抱著一堆跌價的ADR,拿到市場乏人問津,若認賠出場,損失則相當慘重,投資人不甘損失,告到金融局。因此,投資人最好事先詢問清楚,原文合約是否有註明可轉換投資標的,如果金融機構的銷售人員無法說清楚,乾脆請銷售人員拿原文合約逐條翻譯說明,以確保權益。
6.發行機構的信用等級
大部分的連動債券投資年限都在三年以上,資金長期鎖定,因此,投資人申購前,必須注意原始發行機構的穩定性。通常發行機構的信用評等等級越高,預估報酬就越低,代表可投資衍生商品的資金較少,反之信評越低者,因可投資金額較多,預估報酬較高。不過,為保障本金,最好不要因為預估報酬高就申購,最好還是選擇信評等級在A以上的機構產品,比較不會蝕本。
7.台幣的走勢
連動債券多以美元計價,申購時以新台幣兌換美元,到期贖回時由美元再換回新台幣,其間將經歷兩次的匯兌風險,而以其他幣別計價的話,也是先轉換成美元再換成台幣,等於又多了一次匯兌風險。
因此,萬一台幣走勢趨貶,投資人很有可能賺了利差,卻因為匯差而侵蝕獲利。因此申購連動債券前,應該請銀行人員分析台幣與美元走勢,才能對匯率走勢有較正確的判斷。
投資成本及變現限制要事先釐清
8.利率的走勢
由於許多定存族把連動債券當作較高利息的定存或債券,因此投資連動債券時,要特別注意利率走勢。通常若國際利率上升,債券價格將會下跌,代表可挪出更多金額購買連結的商品,反之,只能有較少金額投資連結的衍生金融商品。但當利率明顯且持續下降時,或是已有反轉跡象,連動債券發行機構可能行使「提前到期」權利,使得投資人的本息減少。
利率走勢也會影響連結標的獲利高低,當利率長期看跌時,選擇連結利率的產品較有利,但是當利率低、股市經過長期整理,有蓄勢待發跡象時,選擇連結股票或股價指數產品,高獲利機會較大。
9.投資門檻及手續費
前幾年連動債券的投資門檻較高,至少是一萬美元(約合台幣三十四萬元),今年以來,金融業者為吸引更多投資人,已降低投資門檻,以銀行推出的連動債券來說,五千美元(合台幣十七萬元)即可投資,而壽險業的連動債券,躉繳(保費一次繳清)保費下限多為台幣十萬元,甚至有業者推出躉繳台幣三萬五千元的保單。
此外,大部分銀行在募集連動債券時,並不會特別把所有的收費項目說清楚,有時投資人可能在投資中途解約或投資屆滿一年,才發現要付出違約金及信託管理費。由於連動債券在銀行的業務項目屬於「信託」產品,因此通常第一年會向投資人收取固定比例的信託管理費,多是投資金額的一.五%至二.五%,之後每年收○.二%至○.五%的信託管理費,有些銀行則是先收取一%至二%的申購手續費,每年再收約○.二%至○.五%的信託管理費,有些固定每次配息產品還有配息手續費。
有些銀行對於提前解約的投資人,還會再收取解約費,有些產品是按照解約時間收取費用,愈早出場,費用愈高,例如第一年、第二年收三%,第三年二.二五%,第五年一.二五%,,無論相關手續費如何收取,投資人都要將這部分的成本考慮在內,通常是說預估報酬率至少要扣掉二%的手續費,才是實質利得。
10.提前解約是否能保本保息
由於買連動債券還是要考慮資金的流動性,因此市況若反轉能否提前解約或部份贖回就很重要,尤其還要注意能否依約保本保息。大部分的連動債券,幾乎都不能提前解約,或是約金額須達到一定門檻才免收違約費,當然如果解約前有部分配息,還是能拿到本金和一部分利息。極少部分產品,是在閉鎖期一過就可以提前解約,而原先承諾的配息,也會照付。值得注意的是,許多連動債券,至少要十萬美元以上才能到市場以市價贖回,若是贖回金額不到十萬美元,只能賤價求售。
因此,若是投資金額不多,買連動債券更要注意提前解約的限制條件,以免虧本。專家指出,購買連動債券要避免發生糾紛,投資人還是要先做功課,徹底了解產品的投資運作和相關限制,不要只看到高於定存好幾倍的利潤就貿然投入,另外,也要了解自己的需求,看看投資目的是保本保息,還是要追求較高的報酬率,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