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塑化劑的飲品、食材,污染面已擴及藥品、醫療用品、生活日常用品都包括在內,而且由來已久,並非始於今日。原因據衛生署,環保署等權責單位的說詞,已導向可以合法使用起雲劑、香精等製造廠商,因在商言商,因追求利益極大化,因壓低成本提升競爭力的考量,而選購較低價位的起雲劑所釀禍。而提供低價位起雲劑的製造商或供應商,也因同樣的市場競爭考量,而非法加入塑化劑以提升安定、美觀等效能,並得以有效降低成本,提高利潤,至於有多毒,後遺症、副作用有多大,則已不在考量之列。反正只要不馬上發病即可。
請問這樣的思維,與推動核能發電的政府只問成本,不計後患,是否具有異曲同工之爛?憑什麼販售低成本卻不健康的飲品?憑什麼推銷較便宜但禍害千萬年的核電?
核能發電強調便宜、經濟、乾淨。而事實上,若計入核電廠的的除役成本,核電並不比其他能源便宜。而電廠周邊土地、環境,從此只如一片死地,完全失去再利用的價值,或需等待幾個或幾十個萬年之後,更是一點也不符合經濟原則。至於乾淨,硬是胡說八道。連三歲孩童也知道,看不見的輻射線,殺人於無形,核災一旦發生,生態萬物無一得以逃避。如此竟能空言乾淨?這樣的政府,這樣的核能政策,與上述黑心廠商相較,誰更黑心呢?
核能發電所持的理由,相較黑心起雲劑的製造者、販售者,與購買黑心起雲劑當原料用的各大飲品廠商,都被衛生署副署長推定是貪便宜心態。既然都是一樣著重成本考量,輕忽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危,法律為何只罰黑心廠商,不罰核能政府?政府黑心殺人不是更該加重其罰嗎?政府明知故犯,不是更應加重其罪?
而且就像只要使用核能發電,就一定會產生核廢料一樣。則今日人類的生活,舉凡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,有哪些品項能偏離石化科技的干擾或支配?化學肥料,化學農藥,電子材料,塑膠容器、用品,有哪一些不被可以提升質感、定性且便宜的塑化劑攻陷?如此大規模且惡質化競爭下的全球市場經濟體系,在跨國財團聚斂操控,科層化分工運作下,塑化劑或更多尚未被逼上檯面的「毒物」,不是天天在全球各地,在我們每個被矇蔽的消費大眾的生活裡肚子裡,早已長(常)相左右了!怎會只在今天,只在台灣單獨發生呢?
換句話說,在三聚氰胺、塑化劑等化學毒物入侵圍攻下,人類命運有天將像核廢料一樣,既火化不得,也土葬不能,恐將死無葬身之地,只能暫時用保護筒將有毒屍身倉儲起來再說。今日的核廢料,就是明日的我們,這真的是我們人類所追求的嗎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