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

什麼動機 編織了謊言-田年豐-2010.06.15.

什麼動機 編織了謊言-田年豐-2010/06/15

  「高度懷疑」(Beyend Reasonable doubt)這部電影。描述一位正氣懍然,嫉惡如仇的檢察官,如何屢破大案。總能在審判的最後關鍵時刻,及時找到令嫌犯張口無言,令陪審團信服不疑的「證據」。不但令犯罪者無所遁逃,也使自己宛如正義的化身,聲望中天,大檢察官幾乎躺著參選就可當選上州長了。

  但是有位渴望得到普立茲報導獎的記者,卻高度懷疑每次都能在案情審理到最後之際,才提出DNA證據的檢控,是否存在變造現場證據,用來栽贓誣陷的可能。雖然此推論看似合理,卻苦於無法得証。

  在此動機下,這位記者發現到可以自己為誘餌的凶殺案卻適時發生,記者故意誘導警方將其以嫌犯逮捕,果然順利誘使大檢察官重施故計造假證據破案。不幸,記者的計謀已為大檢察官所探知,並將記者的不在場證據及知情的同事以交通意外幹掉。這位記者,終因「罪證確鑿」被判死刑,陷入叫天不應,叫地不靈的絕境----。

  相較於陳長文的投書<什麼力量 動員了仇恨>,指稱有人寫信轉寄並指責他,為什麼會生下一個「身心挑戰兒」(恕我孤陋,第一次聽此名詞),是因為陳長文很缺德,是因缺德才有此報應---。而陳長文對此說並不感到生氣,而是感到「遺憾與沉重」。並憂心政治人物將因仇恨在社會蔓延發酵,而成為最大的利得者。

  偉哉!大律師陳長文。如此以公義為念的胸懷,屢次化橫逆挑釁為悲天憫人的力量。與那位屢破大案贏得眾人信賴的大檢察官多麼相像啊!大檢察官總有DNA當證據相助破案,大律師總能適時有書信等感人肺腑的故事,話題來引領啟發,可是大檢察官最後被証得栽贓誣陷,一下子從天堂跌入地獄。大律師呢?何不把那封信公佈呢?何不讓大家看看,有誰這麼勇敢,居然捋大律師虎鬚,罵大律師缺德,報應---,不怕被告死嗎?

  事實上,陳長文最常帶著有色眼鏡,機關算盡的扣帽式評論,卻來指責別人帶有偏見,隱藏算計。這樣的指責模式,對一個飽經法理訓練,深悉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大律師來說,根本就是一種「自覺之下的自辱」。而陳長文最瞧不起人,最最猙獰的面目,卻是認為大家都仍不知他其實是有此自覺。所以他仍然慈眉善目,溫言暖語,面善心惡地以所謂「客觀」「公正」編織的遮羞布,不斷地、適時地擦拭人們對歷史暴力傷痕的記憶,遮掩矇混人們對「主權在民」直接民權的論辯與行使,剝奪國家主人的權利。身為律師,應深知謊話對人格的附帶傷害。是什麼誘因,使人對此自覺,一再地自辱不停呢?

沒有留言: